武科大研究生返乡宣讲让长江大保护教育“落地生根”
(通讯员 向爱盟) 7月2日下午,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山水梦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峡江社区,开展实践调研与长江大保护主题科普宣讲活动。活动中,团队研究生成员、土生土长的宜昌姑娘秦贝尔,创新采用当地方言进行宣讲,以亲切乡音传递生态文明理念和国家战略部署,有效拉近了与社区居民的距离,让长江大保护宣传教育更接地气、深入人心,实现了教育意义的“落地生根”。
方言土语润心田:理论宣讲“活”起来
面对社区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研究生秦贝尔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熟练地切换成地道宜昌方言。“伯伯嬢嬢们,保护好长江,就是保护好我们自家的‘水缸子’和‘饭碗子’咧!”她结合夷陵区沿江生态变迁的实例,用通俗易懂的方言土语,生动讲解长江禁渔政策、岸线保护意义、污染防治知识以及绿色发展理念。
亲切的乡音瞬间打破了隔阂,现场气氛热烈。居民们频频点头,听得格外认真。“这姑娘讲得好,用我们的话讲国家大事,一听就懂,记得住!”一位社区老党员赞许道。秦贝尔的“方言课堂”,将宏大的国家战略转化为家长里短的贴心话,让党的生态文明思想和长江大保护政策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到基层群众的心田。
图为秦贝尔同学进行宣讲
乡情纽带系民心:党群互动“热”起来
方言宣讲不仅传递了知识,更架起了青年学子与社区居民沟通的桥梁。宣讲结束后,实践团成员们并未匆匆离场,而是利用方言沟通的便利,与居民们围坐一圈,展开深入互动交流。团队成员认真倾听居民们对长江生态变化的切身感受、对社区环境治理的意见建议,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娃娃们用家乡话跟我们聊天,感觉就像自家孩子回来了,有啥话都愿意说。”居民李阿姨感慨道。这种基于共同乡音和乡土情感的真诚互动,密切了党群联系,也让实践团队获得了关于长江大保护成效感知和基层需求的一手鲜活资料。团队成员认真记录下居民的每一条心声,为后续深化研究和精准服务提供依据。
图为秦贝尔与社区居民交流
知行合一育新人:教育成效“实”起来
“让研究生秦贝尔用方言宣讲,是我们团队推动教育下沉、力求实效的创新尝试。”武汉科技大学资环学院团委书记向爱盟表示,“‘乡音’是连接情感的纽带,用群众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讲政策、说道理,才能真正破除沟通壁垒,让生态文明理念和党的关怀在基层生根发芽。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生动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
此次“乡音传党情”宣讲活动,是武汉科技大学“山水梦行”实践团深化校地合作、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的缩影。青年学子们返回家乡热土,将专业所学与乡土情怀相融合,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服务乡亲、宣传国策,在躬身实践中深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内涵,锤炼了服务基层的真本领,也为推动长江大保护意识深入社区、凝聚绿色发展共识贡献了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