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简介
北京海氏康健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8日。业务涉及:国内外医疗设备、医用耗材的销售,第三方医疗服务等工作。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医疗器械及医疗服务领域的开拓。产品涉及:医疗级普通低值,泌尿外科、骨科、普外科、神经外科、妇科,耳鼻喉科,眼科,消化内镜,口腔科,烧伤整形科,呼吸内科等多个科室。以优异的产品质量、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赢得众多合作伙伴信赖。
公司以“诚信”为宗旨,用心为客户提供售前、售中、售后全程一站式服务。是北京市多家三甲医院、社区医院、政府的医疗器材、高低值耗材供应商及配送商。并与国内外各大知名厂商建立合作。在市场上已经形成稳定畅通的渠道。
结石形成原因
尿路结石形成的原因包括身体代谢异常、尿路梗阻感染、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药物使用等。 身体代谢异常:形成尿结石的物质排出增加,由于尿液中钙、草酸、尿酸或胱氨酸排出量增加,容易形成结石。如长期卧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尿钙增加;痛风病人尿酸排出增多;胱氨酸排出量增加常见于家族性胱氨酸尿症病人。 尿路梗阻感染:尿路梗阻、感染和尿路存在异物均是诱发结石形成的局部因素,梗阻可以导致感染和结石形成,结石会加重梗阻与感染的程度。 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喝水少使得尿量减少,尿中盐类和有机物质的浓度升高。不爱运动易造成尿液沉积而形成结石。爱吃草酸含量高的食物。饮食上爱吃菠菜、豆类、可可、茶叶等,这都是富含草酸的食物,容易患草酸性结石。摄入嘌呤过多。各种动物内脏、海鲜、花生等均含有较多的嘌呤成分,多吃易产生尿酸性结石。 药物使用:药物可以引起肾结石。一类药物为尿液浓度高而溶解度比较低,如氨苯喋啶和磺胺类药物;一类药物为能够诱发结石形成的药物,如乙酰唑胺和皮质激素。
如何预防结石发生
1、大量饮水:饮用纯净水或矿物质水均可;
2、适度运动:大量饮水加适度运动,为预防结石的重要事项;
3、含钙饮食:限制含钙饮食可能会减少尿液中钙的排泄,但会导致骨质疏松和相应的草酸排泄增加,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结石的产生;
4、增加水果和蔬菜摄入。
正常含钙饮食在一定程度上比低钙饮食更加重要,所以鼓励患者食用牛奶、鸡蛋、豆制品等正常的含钙饮食,有利于预防结石。一般情况下推荐每天摄入800-1000mg钙即可,但需注意限制动物蛋白摄入,因为摄入过量的动物蛋白会导致钙及草酸盐的排出增加,也会促进结石形成。另外,也要限制草酸摄入,避免食用草酸含量较高的食物,如菠菜、西芹、甜菜、红茶、果汁等。
尿系统结石的大小不同,其治疗方法也不同,结石的直径小于6mm,并且结石比较光滑者,通过多饮水、运动和口服排石药物,大部分可以将结石排出。直径6-20mm的结石,可以通过输尿管镜碎石来治疗;
一次性无菌输尿管支架
产品概述
定义:一次性无菌输尿管支架套装是一种用于泌尿外科的医疗器械,主要用于对人体输尿管进行支撑和引流,帮助解决输尿管堵塞、狭窄等问题。
组成:通常由输尿管支架、助推管、导丝和固定夹等组成。其中,输尿管支架是核心部件,用于支撑输尿管,保持其通畅;助推管用于辅助推送输尿管支架到位;导丝则起到引导作用,帮助支架准确放置;固定夹用于固定支架,防止其移位。
产品特点
一次性使用: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确保每位患者使用的都是全新、无污染的器械,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无菌设计:套装内的所有器械都经过严格的无菌处理,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引入细菌或其他病原体,降低了感染的可能性。
材质优良:输尿管支架一般采用柔软且具有良好弹性的材料制成,如医用聚氨酯等,具有优异的柔韧性、抗折性和生物相容性,能有效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同时也适应人体输尿管的生理结构,不易对输尿管造成损伤。
规格多样:有不同的尺寸和型号,如管径从 4Fr 到 10Fr 不等,长度也有多种选择,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体型患者以及不同临床需求的需要。
操作方便:套装内的器械设计合理,相互配合,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可节省手术时间和精力,提高手术效率。
适用范围
输尿管狭窄:各种原因导致的输尿管狭窄,如先天性输尿管狭窄、输尿管炎症或损伤后狭窄等,可通过放置输尿管支架来扩张狭窄部位,维持输尿管的通畅。
输尿管结石:在输尿管结石的治疗中,尤其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后,放置输尿管支架有助于引流尿液,防止碎石颗粒堵塞输尿管,同时也能减轻输尿管水肿和炎症反应,促进输尿管的恢复。
肾积水:对于因输尿管梗阻引起的肾积水,输尿管支架可以将肾脏内积聚的尿液引流至膀胱,减轻肾脏的压力,保护肾功能。
肾及输尿管恶性、良性肿瘤:肿瘤可能压迫或侵犯输尿管,导致输尿管梗阻。放置输尿管支架可以缓解梗阻症状,改善患者的排尿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输尿管损伤及手术后的引流:在输尿管损伤或输尿管手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可以起到支撑和引流的作用,帮助输尿管愈合,防止尿液外渗和输尿管狭窄的发生。
使用方法
术前准备: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规格的一次性无菌输尿管支架套装,并仔细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确保无菌状态未被破坏。同时,还需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评估,如泌尿系统超声、静脉肾盂造影等,以确定输尿管的情况和支架的放置位置。
手术操作:通常在膀胱镜或输尿管镜的引导下进行操作。首先,将导丝通过尿道插入膀胱,再经膀胱插入输尿管,然后沿着导丝将助推管和输尿管支架缓慢推送至预定位置,最后取出导丝和助推管,必要时使用固定夹将支架固定在位。
术后护理: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排尿情况,注意有无血尿、疼痛、发热等不良反应。患者需多饮水,以增加尿量,起到自然冲洗尿路的作用,减少感染和结石形成的风险。同时,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更换输尿管支架,一般留置时间不超过 30 天,具体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支架材质而定
一次性使用泌尿道用导丝
一次性使用泌尿道用导丝是泌尿外科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
结构与组成
通常由导丝主体、导丝头端和手柄等部分组成。
导丝主体一般采用不锈钢丝或镍钛合金丝等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强度,能在泌尿道内顺利通过并引导其他器械。
导丝头端通常设计为柔软的弯曲形状,如 J 型或直型,以减少对尿道和膀胱黏膜的损伤,同时便于在泌尿道内导航。
手柄部分方便医生握持和操作导丝,有的手柄还带有刻度或标记,以便准确掌握导丝插入的深度。
产品特点
一次性使用: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确保每位患者使用的导丝都是全新、无污染的,符合医疗安全标准。
良好的柔韧性和弹性:能够在尿道、膀胱和输尿管等弯曲的泌尿道内顺利通过,适应不同患者的解剖结构差异,同时不易折断,可有效减少对泌尿道的损伤。
表面光滑:导丝表面通常经过特殊处理,如涂有亲水涂层或聚四氟乙烯涂层等,降低了与组织的摩擦力,便于插入和拔出,也有助于减少对尿道黏膜的刺激,减轻患者的痛苦。
显影性好:部分导丝会采用含有显影材料的材质,如在导丝中添加铋、钨等金属元素,使其在 X 线或超声等影像学设备下能够清晰显影,方便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准确观察导丝的位置,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适用范围
导尿术:在插入导尿管时,将导丝插入导尿管腔内,可增加导尿管的硬度和韧性,便于顺利通过尿道,尤其是对于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等导致尿道阻力增加的患者,导丝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提高导尿的成功率。
膀胱镜检查和治疗:在膀胱镜插入过程中,导丝可先经尿道插入膀胱,为膀胱镜的进入提供引导,避免盲目插入造成尿道损伤。同时,在膀胱镜下进行输尿管插管、取石、活检等操作时,导丝也常作为引导工具,帮助器械准确到达病变部位。
输尿管镜手术:是输尿管镜进入输尿管的重要引导工具。导丝先插入输尿管,然后输尿管镜沿着导丝上行,到达输尿管病变部位进行检查、碎石、取石或切除肿瘤等操作。导丝还可用于在输尿管内放置支架,起到支撑和引流的作用。
经皮肾镜手术:在经皮肾穿刺建立通道后,导丝可通过穿刺通道插入肾盂和输尿管,引导肾镜进入,同时也为后续的碎石、取石及放置双 J 管等操作提供引导。
使用注意事项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在使用前仔细检查导丝的包装是否完好,有无破损、污染等情况,如发现问题应立即更换。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尿道情况及具体操作需求,选择合适型号和规格的导丝,一般成人常用的导丝直径为 0.035 英寸或 0.038 英寸。
在插入导丝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暴力操作,遇到阻力时不要强行插入,应及时调整导丝的方向或检查原因,防止损伤尿道、膀胱或输尿管黏膜。
操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疼痛、血尿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操作并进行相应处理。
一次性使用泌尿道用导丝仅供一次性使用,使用后应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进行妥善处理,严禁重复使用。
内窥镜取石网篮
结构与组成
网篮部分:通常由不锈钢丝或镍钛合金丝编织而成,呈篮状结构。网篮的大小和形状有多种规格,以适应不同部位和大小的结石。其丝线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强度,能够在不损伤组织的前提下,有效抓取和固定结石。
推送杆:连接网篮和操作手柄,用于将网篮送至结石部位,并控制网篮的张开和收拢。推送杆一般采用金属或高强度塑料制成,具有一定的刚性和韧性,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操作手柄:是医生操作网篮的控制部件,通常设计有按钮或旋钮,方便医生通过单手或双手操作来控制网篮的开合动作。手柄上还可能带有刻度或标记,以便医生了解网篮的伸出长度和操作状态。
产品特点
精准操作:在内窥镜的辅助下,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结石的位置和形态,通过操作手柄精确控制网篮的张开和收拢,准确地套住结石,提高取石的成功率。
多种规格可选:根据不同的内窥镜型号、结石大小和部位,有多种尺寸和形状的网篮可供选择。例如,用于输尿管镜的网篮通常较小且精细,而用于胆道镜的网篮可能较大,以适应不同管径和结石负荷的需求。
材质优良:采用的不锈钢丝或镍钛合金丝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生物相容性和记忆性能。镍钛合金材质的网篮还具有超弹性和形状记忆特性,能够在不同的生理环境下保持稳定的形态和性能,不易变形或断裂。
可重复使用或一次性使用:有可重复使用和一次性使用两种类型。可重复使用的网篮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处理后可再次使用,以降低医疗成本;一次性使用的网篮则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确保每例手术使用的都是全新的器械,提高了医疗安全性。
适用范围
泌尿系统结石:如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在输尿管镜或膀胱镜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当发现结石时,可通过内窥镜工作通道插入取石网篮,将结石套住并取出。对于较小的结石,可直接用网篮取出;对于较大的结石,可先将结石碎成小块,再用网篮分次取出。
胆道系统结石:包括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等。在胆道镜下,取石网篮可用于取出胆管内的结石。特别是对于一些难以通过药物溶解或自然排出的结石,内窥镜取石网篮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其他腔道系统结石:在一些其他腔道器官的内窥镜检查和治疗中,如胰管、唾液腺导管等,如果发现结石,也可使用相应规格的取石网篮进行取出。
使用注意事项
术前评估:在使用内窥镜取石网篮前,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结石的大小、位置、数量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使用网篮取石,并选择合适的网篮规格。
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内窥镜和取石网篮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在插入网篮时,要注意避免损伤内窥镜和腔道黏膜。同时,要确保网篮完全张开并准确套住结石后,再进行收拢和取出操作,防止结石脱落或网篮损坏。
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在取石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反应,如出现疼痛、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术后处理:取石后,要对取出的结石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记录,以便为后续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同时,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术后护理,如观察有无血尿、腹痛、发热等症状,给予抗感染、止血等治疗。对于可重复使用的网篮,要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处理,以备下次使用。
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引鞘
结构组成
鞘管:是导引鞘的主体部分,通常由尼龙、特氟隆及不锈钢等材料复合制成,管体内有金属加强丝结构,可防止鞘管弯折、纽结、瘪扁。鞘管根据接头型式分为直型和 Y 型,直型鞘管由直型接头、硅胶保护套、鞘管管体组成;Y 型鞘管由硅胶盖帽、护帽、Y 型接头、硅胶保护套、鞘管管体组成。
扩张器:由扩张器接头、扩张器管体组成。扩张器尖端呈平滑长锥形,可渐进扩张到位,减少创伤,管体通常添加显影剂成分,在显影设备投射下可视,便于操作。
导丝(选配):部分产品会配备导丝,用于引导鞘管插入。
产品特点
减少感染风险:一次性使用,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为患者提供了更高的安全保障。
材质安全:采用医用级别的材料生产,如鞘管采用聚四氟乙烯内包覆不锈钢弹簧制成,无毒、无害、无刺激性,使用时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操作简便:其尖端设计使得穿刺尿道和膀胱更容易,表面有亲水涂层,可降低进入泌尿道的阻力,使手术更加顺畅,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手术时间。
结构稳固:扩张器底座上独特的锁定装置可将扩张器牢固地锁定在导引鞘上,以便同步推进导引鞘和扩张器。鞘管的加强丝结构使其抗压缩、抗扭结,且导引鞘鞘管和扩张器的外表面光滑,置入过程更容易。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泌尿外科输尿管镜手术中,建立器械通道,帮助内窥镜及其他手术器械顺利进入泌尿道,也适用于输尿管狭窄、管腔狭小等患者,可提高进镜成功率,提高检查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显著减少输尿管损伤。
使用方法
准备工作:准备好输尿管导引鞘、输尿管扩张器、注射器、手术刀、消毒液等所需设备和材料。
麻醉:根据手术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麻醉。
插入输尿管镜:将输尿管镜插入尿道,直到看到输尿管口。
扩张输尿管:使用输尿管扩张器扩张输尿管口,以便更好地插入输尿管导引鞘。
插入输尿管导引鞘:将输尿管导引鞘沿输尿管镜插入,直到到达目标位置。
注射生理盐水:通过输尿管导引鞘注射生理盐水,以确保其位置正确。
引入其他器械:根据手术需要,通过输尿管导引鞘引入碎石器、取石篮等其他器械。
取出输尿管导引鞘:手术结束后,取出输尿管导引鞘。
医用激光光纤
结构与原理
结构:医用激光光纤通常由内芯、包层和护套三部分组成。内芯是光纤的核心部分,一般采用高纯度的石英玻璃或塑料等材料制成,用于传输激光。包层则包裹在内芯周围,其折射率低于内芯,可通过全反射原理将激光限制在内芯中传输,减少激光的泄漏和损耗。护套是光纤的外层保护结构,通常由塑料或橡胶等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耐磨性和抗腐蚀性,可保护光纤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损伤。
原理:医用激光光纤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来传输激光。当激光从光纤的一端射入内芯时,由于内芯与包层之间的折射率差异,激光会在两者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从而沿着内芯不断反射前进,直至到达光纤的另一端。在这个过程中,激光的能量能够得到高效传输,并且可以通过调整光纤的长度、直径、折射率等参数来控制激光的传输特性。
特点与优势
良好的柔韧性:医用激光光纤具有出色的柔韧性,能够在人体的各种腔道和组织中灵活弯曲和伸展,适应不同的手术部位和操作需求,例如可以通过内窥镜的工作通道进入人体内部进行激光治疗,而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过多的损伤。
高精度能量传输:可以将激光能量精确地传输到目标部位,医生能够通过控制光纤的位置和角度,准确地将激光聚焦在病变组织上,实现高精度的治疗,减少对正常组织的影响。
多种波长适用性: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波长的激光,不同波长的激光在医疗领域有着不同的应用,如用于切割、凝固、汽化组织的二氧化碳激光,用于治疗眼部疾病的准分子激光,以及用于软组织手术的钬激光等,医用激光光纤可以根据具体的治疗需求选择合适波长的激光进行传输。
生物相容性好:医用激光光纤采用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会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在与人体组织接触时较为安全可靠。
临床应用
激光手术:在外科手术中,医用激光光纤可用于切割、凝固和汽化组织。例如,在皮肤科手术中,可用于去除疣、痣、皮肤肿瘤等;在耳鼻喉科手术中,可用于治疗声带息肉、鼻窦炎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可用于切除脑肿瘤等。
激光碎石:在泌尿外科中,常使用激光光纤配合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等设备进行体内结石的粉碎。如钬激光通过光纤传输到结石部位,利用激光的能量将结石击碎成小块,然后通过自然腔道排出体外,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激光血管成形术: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医用激光光纤可用于激光血管成形术。通过将光纤插入血管内,利用激光的能量去除血管壁上的粥样硬化斑块,扩张狭窄的血管,恢复血管的通畅性,从而改善心肌供血。
眼科治疗:在眼科领域,激光光纤常用于视网膜光凝术、虹膜切除术等。例如,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通过激光光纤将激光能量精确地传递到视网膜病变部位,封闭异常的血管,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保护患者的视力。
使用注意事项
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医护人员在使用医用激光光纤前,必须熟悉光纤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连接激光设备和光纤时,要确保连接牢固,避免激光泄漏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
保护光纤免受损伤:光纤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过度弯曲、拉伸和挤压,防止光纤断裂或损坏。在手术操作中,要小心避免光纤与锐利的器械或组织接触,以免刮伤光纤表面,影响激光的传输效果。
正确选择和匹配光纤:根据不同的激光设备和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类型和规格的医用激光光纤。确保光纤的波长、功率、数值孔径等参数与激光设备相匹配,以保证激光能量的高效传输和治疗效果。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医用激光光纤进行检查,查看光纤的外观是否有破损、老化等迹象,检测光纤的传输性能是否正常。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换光纤,以确保医疗安全和治疗效果。同时,要按照设备制造商的要求对激光设备和光纤进行维护和保养,延长其使用寿命。
一次性使用电子膀胱肾盂成像导管
结构组成
通常由成像导管、图像处理系统和显示装置等部分组成。成像导管是核心部件,其前端装有微型电子摄像头和照明装置,能够将膀胱和肾盂内部的图像清晰地传输到图像处理系统。
导管主体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长度,便于通过尿道插入膀胱和肾盂,同时还设有通道,可用于注入生理盐水、造影剂或进行其他操作。
图像处理系统负责对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增强图像质量,以便医生更准确地观察泌尿系统内部的情况。显示装置则将处理后的图像直观地呈现给医生,通常为高分辨率的显示屏。
产品特点
一次性使用: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的检查环境。使用后即丢弃,无需进行复杂的清洗和消毒处理,节省了医疗资源和时间。
电子成像技术:采用先进的电子成像技术,能够提供清晰、细腻的膀胱和肾盂内部图像。与传统的光学成像相比,电子成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对比度,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发现病变,如肿瘤、结石、炎症等。
实时监控: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显示装置实时观察导管在泌尿系统内的位置和周围组织的情况,能够精确地控制导管的前进和操作,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多功能性:除了成像功能外,该导管还可以与其他医疗器械配合使用,如在检查过程中可通过导管通道进行活检、取样、冲洗等操作,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便利。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泌尿外科对膀胱和肾盂进行直视检查和诊断。适用于怀疑有膀胱肿瘤、膀胱结石、膀胱炎、肾盂肾炎、肾盂肿瘤、输尿管梗阻等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帮助医生直接观察泌尿系统内部的病变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使用方法
检查前准备:患者需进行适当的准备,如排空膀胱、清洁会阴部等。医生则要检查成像导管及相关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确保图像质量良好。
麻醉: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以减轻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
插入导管:医生将润滑后的一次性使用电子膀胱肾盂成像导管经尿道缓慢插入膀胱,然后根据需要进一步将导管插入肾盂。在插入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控图像,确保导管顺利到达目标位置,同时避免损伤尿道和膀胱组织。
观察与操作:到达目标位置后,医生通过显示装置观察膀胱和肾盂内部的情况,仔细检查有无病变。如有需要,可通过导管通道进行相关操作,如采集组织样本进行病理检查、注入造影剂以更好地显示病变部位等。
检查结束:检查完成后,缓慢拔出导管,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和观察,确保患者无不适症状。
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有尿道狭窄、急性泌尿系统感染、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的患者,应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该导管。
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医生在操作时应动作轻柔,避免粗暴操作导致尿道、膀胱或肾盂等组织损伤。
检查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操作并进行相应处理。
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确保成像导管及相关设备的性能良好。使用后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妥善处理一次性使用的导管,防止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一次性使用内镜抓钳
结构与原理
结构:通常由钳头、钳杆、操作手柄三部分组成。钳头是直接接触和抓取组织的部分,一般采用不锈钢或其他医用级金属材料制成,具有不同的形状和结构,以适应不同的抓取需求,如扁平状、锯齿状、杯状等。钳杆是连接钳头和操作手柄的部分,通常为细长的管状结构,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刚性,可在人体腔道内灵活弯曲和伸展,同时保证足够的强度来传递操作力。操作手柄则用于控制钳头的开合,通常设计有按钮或旋钮等操作部件,方便医生在操作内镜时单手操作。
原理:通过操作手柄上的控制装置,带动钳杆内部的钢丝或机械传动装置,从而使钳头实现开合动作。当医生按下手柄上的闭合按钮时,钢丝或传动装置会拉动钳头的两片夹爪向内闭合,从而抓取组织;松开按钮时,夹爪在弹簧或其他复位装置的作用下张开,以便进行下一次抓取操作。
特点与优势
一次性使用:最大的特点是一次性使用,避免了因重复使用抓钳而导致的交叉感染风险。每个抓钳都是独立包装,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确保使用时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多种钳头设计:为了满足不同的临床需求,有多种不同形状和功能的钳头可供选择。例如,扁平钳头适用于抓取较大面积的组织,锯齿状钳头能更好地固定和抓取质地较滑的组织,杯状钳头则常用于抓取小块的组织样本进行病理检查。
与内镜兼容性好:设计上充分考虑了与各种内镜的配合使用,其尺寸和连接方式能够与常见的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等内镜相匹配,可通过内镜的工作通道插入体内,在直视下进行组织抓取操作,提高了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操作简便:操作手柄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医生可以轻松地控制钳头的开合,并且能够在不影响内镜操作的情况下,灵活地调整抓钳的位置和角度,便于在复杂的腔道环境中准确抓取目标组织。
临床应用
组织取样:在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如胃镜和肠镜检查时,对于发现的可疑病变,使用一次性内镜抓钳抓取小块组织样本,送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如判断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确定炎症的类型和程度等,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异物取出:当人体腔道内有异物时,如误食的鱼刺、骨头、硬币等,可在内镜引导下,使用抓钳将异物抓住并取出。例如,在支气管镜检查中,可用于取出气道内的异物,避免异物对气道造成进一步的损伤和感染。
辅助治疗:在一些内镜下的治疗操作中,抓钳也起到辅助作用。如在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时,抓钳可用于抓取和提起病变组织,便于医生更好地进行切割和剥离操作,提高治疗效果。
使用注意事项
选择合适的抓钳:根据具体的临床需求和病变特点,选择合适类型和规格的一次性内镜抓钳。例如,对于细小的病变或需要精确抓取的组织,应选择钳头较小、抓取精度高的抓钳;而对于较大的异物或组织块,则需要选择钳头较大、抓取力较强的抓钳。
正确操作抓钳: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将抓钳通过内镜工作通道插入时,要注意避免抓钳与内镜或其他器械发生碰撞,以免损坏器械。在抓取组织或异物时,要确保钳头完全张开并准确地对准目标,然后缓慢闭合钳头,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组织撕裂或异物脱落。
观察患者反应:在操作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生命体征、有无疼痛或不适等。如果患者出现剧烈疼痛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查找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妥善处理使用后的抓钳:使用后的一次性内镜抓钳应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严禁随意丢弃或重复使用,以防止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