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体悟《决定》中的“民重千钧”,以百姓心为心、以群众事为事,改百姓之困、革群众之忧,矢志不渝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让全面深化改革更有“温度、深度、厚度”。置顶“改革为了人民”,想民之想、行民之嘱,让全面深化改革更有“温度”。“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都是为了人民幸福,为人民谋幸福,关键在于精准把脉民生需求。从医疗卫生到教育公平,从财税改革到社会保障,当前每一项改革举措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唯有民生需求“把得准”,惠民良方才能“开得好”,改革实效才能“出得来”,万千民心才能“守得住”。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人民至上”深深镌刻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将群众所忧作为改革重点、将群众所急作为改革之要,将群众所盼作为改革所向,带着责任深入基层、带着问题倾听呼声、带着感情体察民情,紧紧围绕养老、医疗、社保、教育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深入调查研究、践行四下基层,摸准利益诉求、找准矛盾焦点、把准症结所在,将其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用“四两拨千斤”的巧劲“精准切入”,因地制宜“动起来”、因事施策“干起来”,破痛点、解难点、疏堵点,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成放心事、舒心事、暖心事,打通群众的“隔心墙”,让改革的“融融暖意”主动而精准地抵达人民群众的心间。置顶“改革依靠人民”,聚民之力、集民之智,让全面深化改革更有“深度”。“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无论是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的“枫桥经验”,还是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的“千万工程”,亦或是让干群鱼水深情、融为一体、打成一片的“浦江经验”……无一不是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的释放、汗水和经验的总结。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群众路线这个“制胜法宝”,时刻明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道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主动以群众为镜、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深挖群众“智慧富矿”、汲取群众“经验力量”,将群众的“金点子”“良方子”转化为解决难题、促进发展的“金钥匙”“锦囊计”,提高改革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同时要尊重人民主体的地位,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动员起来、凝聚起来,让人民群众担当改革舞台中央的“主角”、大显身手的“主力”,充分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民智民力民心,形成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不断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稳步向前发展。置顶“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谋民之利、造民之福,让全面深化改革更有“厚度”。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改革的最高旨归。要想改革硕果丰满、成绩斐然,纸上谈兵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坐而论道更不行,必须深谋实干、摸高奋进,方能让群众共享更多发展成果,交出一份令人民满意的民生答卷。“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广大党员干部要把“造福人民”作为改革的“终极目标”,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判改革成色的“第一标尺”,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带着责任干、迎着困难闯、朝着目标冲,围绕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恒心毅力,激扬“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胆识气魄,铆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攻坚劲头,理旧账、治沉疴、挑重担、啃硬骨、涉险滩、攀高峰,攻克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清除一个个“拦路虎”“绊脚石”,把利民益民的“政策红利”转化为丰厚沉甸的“民生福利”,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让群众在共享发展成果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山东聊城高唐县固河镇人民政府 于慧、郑佳佳)
【责任编辑:孙轲】